农村地777黑料网:777黑料网独家爆料,揭秘最新黑料与热点事件调查)
图①
图②
图③
编辑同志:
我老家在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龙须门镇上店村。今年回乡,发现我们村口那棵百年古松树不见了!我今年快70岁了,这棵古松树伴随着我们家乡几代人的成长,是村里重要的地理和精神标志。
这棵古树并未挂牌,也没有日常养护责任人。为了美观,还在大树根部周围砌上了水泥台,之后,大树慢慢枯萎而死。对此,我们都感到很可惜。
不知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古树?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摸清家底,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让不可再生的古树可更长时间得以枝繁叶茂。
河北秦皇岛市张玉林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古树如同一块“活化石”,它们不仅是自然历史的鲜活档案,还承载着生态、文化与社会的多重价值。一直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古树保护,今年3月实施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更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不少读者网友反映,目前一些地方对于古树保护还存在不保护或保护不当的问题,在古树保护与经济发展出现冲突时,有的古树成了被牺牲的对象。
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条件的古树未鉴定树龄、未挂牌保护
根据《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树龄100年以上,就属于古树。在农村地区,不少老树没有被鉴定过树龄,也就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据读者张玉林说,他老家村口的那棵树,没人测算过具体树龄,但从他奶奶的奶奶起,就已经十分茂盛,成为村庄的重要标志。
对一些老树的树龄,有时也存在争议。
“两棵树胸径差不多,树龄认定竟相差几百年!”余有豪是名环保志愿者,从事古树名木保护10余年。他来信反映,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北埠村牛弄自然村村口有棵香樟树,离地1.3米处测量树干周长4.8米。“距离这棵树2公里外,有一棵差不多胸径的古樟树,已经挂了保护牌,标示树龄705年。”
对此,丽水市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回复,因当地树木生长快、胸径大,这棵香樟树树龄为70—80年,未达到古树认定标准。
“两棵树胸径差不多,树龄竟然差了数倍。”余有豪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由于被鉴定不属于古树,这棵香樟树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保护。几年前,树旁的机耕路被提升为二级公路,路就修在树旁。“树的胸径有1米多,围护的水泥花坛才2米左右。公路从树冠下穿过,本应属于古树保护的区域被硬化(见图①)。”
还有的树已经确定树龄,属于古树,却没有挂牌。读者朱立华来信说,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榜头村村口有一棵百年重阳木,村民自掏腰包请福建闽林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了鉴定,树龄在110年以上,符合古树保护标准。他就此向城厢区园林局申请保护,但至今仍然未挂牌。
“要尽快挂牌保护。”朱立华说,2021年,古树所在的地块破土建设,重阳木曾被一台大型挖掘机挖伤,后经村民精心管护,古树又抽出了新枝。
“最近,又有新的开发商准备在周边建厂,我们听说要移植古树。这棵古树刚刚恢复,如果移植肯定很难存活。”朱立华忧心忡忡。
由于缺乏日常养护或保护措施不当,有些挂牌的古树未得到有效保护
有读者来信反映,对于已经挂牌保护的古树,依然有可能因为保护资金不足、保护标准模糊、专业人员短缺而面临困境。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潘集镇李岗村贾先生家门前有棵麻栎树,在2020年被县林业局认定为三级古树名木,挂牌保护。今年3月4日,贾先生邻居的厨房屋顶被古树上掉落的枯枝砸坏。如今,屋顶虽已修缮,古树枯枝却仍未处理。
“古树名木保护难道只是挂个牌就了事吗?没有日常维护吗?”贾先生对此提出了诸多疑问。
3月31日,霍邱县林业发展中心回复称,由于县财力紧张,暂未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据了解,古树日常养护需要投入资金,部分地方财政资金难以覆盖,有的地区甚至无法保障一年一次的古树体检。
“资金不足是一方面,人为因素更要重视起来。一些干部没有认识到保护古树的重要性,缺乏保护古树的常识。”读者赵锦标来信说,“有些古树保护了还不如不保护。自然状态下长得好好的,却偏偏修个水泥台把树圈起来。”
“为了找一棵树,我飞了大半个中国!”一名网友写道。网友所说的这棵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阿克托尕兰干村。2013年,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侯杨方发现这棵阿富汗杨树,长在高原河谷,树围近13米,枝繁叶茂,估算树龄有3000多年。此树引起广泛关注,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然而,近些年由于河水改道,本来长在水边的杨树不再靠近河岸,树的最高处出现了枯枝。“2024年夏季,我又去探访这棵古树,发现当地政府围绕此树建造了一个水泥观景平台。平台上还设置了宝鼎,树枝上挂着红飘带,与原生环境极不和谐,与当地的民俗风貌也不匹配(见图②)。更为严重的是,水泥观景平台会影响其根部呼吸,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侯杨方说。
侯杨方将发现的问题反映给当地政府,今年2月,大同乡政府回应称,将移除树枝上的红飘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腐朽树干修理、土壤改良、铺设透水透气地坪、病虫害防治等复壮措施。
侯杨方认为,当地政府出发点是想保护好古树,但由于缺乏保护知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应因地制宜为古树量身定制保护方案和措施,不仅保护古树本身,也要尽可能不影响古树所处的自然环境。
破解保护古树与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与公众双向发力
在不少地方,古树的生长空间与居民的生活空间多有交叉。一方面,古树易受到居民生活活动的影响,加大保护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居民生活也可能因古树保护受到影响,若处理不当,也会威胁古树保护。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枣林村村民郄先生反映,自家房屋被旁边一棵古树压塌近10年。根据《石家庄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在树冠垂直影外5米内新建建筑物。而郄先生的房子建在古树认定前,他家的宅基地确权77平方米,古树树冠直影几乎占据了整个宅基地,导致房子无法翻盖。他向白鹿泉乡政府、鹿泉区林业局、石家庄市林业局等部门反映这一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始终没有解决。
“古树严重影响我一家的生活。而且古树贴着墙壁生长,危墙有倒塌风险,也威胁古树安全(见图③)。”由于无法居住,郄先生一家四口这些年一直借住亲戚家。
保护古树要压实责任,除了相关部门要明确职权、积极作为外,普通公众的参与也必不可少。
2024年初,湖北省黄石市宏维山水明城小区15栋2单元申请加装电梯,单元门前有一棵挂牌350年树龄的香樟树。如果在单元门前加装电梯,势必要对古树造成损害。在业主吴女士不断反映下,工程一度被叫停。相关部门也承诺如果需要修剪古树,将请专业部门作出科学评估。然而,去年年底,加装电梯工程动工了,将原本8支树干的古樟树,直接砍掉了两支。
“本来还准备砍掉树顶部的部分树枝,在居民反映后,现在工程停工了。”小区业主胡先生说,完全可以将电梯加装在楼的另一侧,避开古树,不知道为何放弃了这一选择。胡先生惋惜地说,“电梯换个位置仍然可以安装,古树损坏了却无法复原,真是得不偿失!”